535
首页 > 新闻公告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新闻公告
10万亩“威梨”奠基人——追记我院校友、河北省著名果树专家曲宪忠
添加时间:2023-04-07

  2月20日,河北新闻网以“10万亩‘威梨’奠基人”为题,追记报道我院果树专业64级毕业生、河北省著名果树专家曲宪忠不忘初心、服务“三农”的知农爱农情怀,艰苦奋斗、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和甘于奉献、心系群众,践行共产党员宗旨和使命的先进事迹。

曲宪忠,男,中共党员,研究生学历,正高级林业工程师,1945年7月2日生于河北省定州市东亭镇土厚村,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果树6401班学习,1968年9月分配到唐山市迁西县农林局当技术员。曾担任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、党组副书记、巡视员等职务。曾任中国经济林协会常务理事兼干果委员会主任委员,河北省果树学会理事长,河北省老科协常务理事、副会长,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名誉院长。2013年被特聘为威县经济林发展高级顾问、梨产业首席专家。

  现将河北新闻网全文转载,以示缅怀和学习。

10万亩“威梨”奠基人——追记河北省著名果树专家曲宪忠

河北日报记者 邢云 王永晨

有这样一位老党员干部,他用生命中的最后10年,帮助河北威县在沙荒地上,发展起10万亩“威梨”产业,让8万多名低收入农民拔掉了“穷根”。

这位老人,名叫曲宪忠,曾任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、巡视员等职务,是河北省著名果树专家。

10年前,他离开繁华的省会石家庄,把根扎向贫困人口多达17.1万的邢台威县。

10年后,他用心血浇灌的10万亩沙荒地,已变成亩均收益上万元的高标准梨园。

2022年12月18日,他临时辞别威县,说好回家取些药品、拿几件衣服就回。然而,那位身材高大、满头华发的身影,再没能重返梨乡。

2023年1月11日,曲宪忠不幸辞世的第三天,一场追思会在威县从容村外的一个梨园举行。

天色阴沉,寒风呜咽。成方连片、排列整齐的梨树,仿佛也在肃穆哀伤。

前来追思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。默哀时,人群中传出啜泣声。

“曲宪忠同志是我们的老领导、老朋友,‘威梨’产业的奠基人、开拓者。”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动情地说,曲老十年如一日把威县当成家、把梨农当成亲人,苦心构建了致富“梨”想,打造了绿色创富样本。他是广大干部群众心中“不是威县人的最美威县人”!

图为曲宪忠在威县梨园。(资料图)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 摄

一颗红心,沙荒地里土生金——

“我到威县不图名、不图利,就想着用自己的技术,为党和人民做点儿事情”

曲宪忠从巡视员任上退休后,一刻未曾离开他挚爱的林果事业。

威县退休干部苏桂珍老人曾任县林业局局长,早年间与曲宪忠有过工作交集。2012年,她和几位老科技工作者在草楼村建了一个梨园做试验,其间请来有多项成果开创国内先河的果树专家曲宪忠到场指导。威县主要领导闻讯诚恳相邀,邢台市有关负责人也当起“说客”。

彼时,曲宪忠已经68岁了,家人并不愿意他常年在外奔波。但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落后面貌和基层干部热切期盼拔“穷根”的眼神,深深触动了曲老。

2013年1月,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,放弃儿孙绕膝的安逸生活,担任了威县经济林建设高级顾问、梨产业首席专家。

“我到威县不图名、不图利,就想着用自己的技术,为党和人民做点儿事情。”曲宪忠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
一到威县,他顾不上去临时住所,冒着严寒直奔西沙河畔。

踩着脚下的沙地,曲宪忠一边走一边思索。历史上,这片沙土地曾种过梨,但多是传统鸭梨、雪花梨,由于收益不佳,梨树几乎已被砍伐殆尽。

从零起步,重拾信心,谈何容易!

曲宪忠带着威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,跑遍了省内外各个梨果主产区。经过专家团队的研讨论证,综合考虑市场等因素,他们决定在西沙河两侧建设10万亩梨产业带,主栽秋月梨、新梨7号、雪青梨、红香酥梨4个品种,制订了标准化梨园建设规范,倾力打造“全省领先、全国一流、亚洲知名的梨果生产出口基地”。

“不建则已,建就建最高标准的。暂时省事省力,将来没出路。”曲宪忠说,“咱不能干那种等咱走后出现果农伐树的事儿。”

自此,威县梨产业拉开发展大幕,“沉睡”多年的西沙河,醒了。

曲宪忠在威县梨园向梨农们现场讲解果树管理技术。(资料图)威县县委宣传部供图

一身干劲,倾情倾力建梨园——

“党员就怕认真二字,不能照顾情面,不可心存顾忌”

一年里,曲宪忠有300天在威县度过。即使在疫情不断袭扰的2022年,他仍有一半时间穿梭在梨园。

威县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史灿新说,别看曲老岁数大了,步伐特别矫健,工作起来一身干劲,而且科学严谨,一丝不苟。

贺营镇袁庄村梨园是一个高标准示范园。建园前,为测土样,曲宪忠顾不得舟车劳顿,天黑前赶到梨园。一下车,他对大家说,取完样,再吃饭。说完,拿起工具就开始探查、打坑、挖土、取样……一道道工序完成后,月亮挂上夜空。

海升梨园总面积2000亩,曲宪忠领着工人白天黑夜连轴转。新梨苗浇水必须及时,忙活了一天,大家劝他回住处休息。他临走时叮嘱,必须连夜浇。第二天凌晨3时多,曲宪忠放心不下又从住处赶到梨园,发现一方地停浇,顿时发火,当场给有关负责人逐一打去电话,一直干到东方发白。

建园之初,张营乡后张庄梨园没有遵循技术规程要求,在梨树间套种了西瓜,曲宪忠知道后,安排时任梨产业办公室负责人监督拔掉。因拔得不彻底,曲老发现后,当着20多个工作人员面与负责人翻了脸,现场盯着把剩余瓜秧全部清除。有人劝曲老消消气,适当留点面子。他却说,发展梨产业来不得半丝马虎,“党员就怕认真二字,不能照顾情面,不可心存顾忌”。

曲宪忠几乎每天都在梨园转,手把手教梨农剪枝等技术。梨园老板和许多梨农都有曲宪忠的手机号码,他随问随答,随请随到。梨农们说,曲老就像自家长辈,让人打心眼里亲近。

10年来,威县建成标准化梨园200余个,成为全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梨产业新兴县、全国秋月梨和新梨7号规模化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县,“威梨”产业从跟随者变为领跑者,曲宪忠优化完善的现代化梨园建设管理模式如今已辐射推广到26个省份50余万亩土地。

10年来,“威梨”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,入选国家“名特优新”农产品名录,“威梨”区域公用品牌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梨区域公用品牌10强,荣获国家级、省级荣誉50余项,还摆上了冬奥会等国家一些重大活动的餐桌。

2022年,威县初步建成了现代化的生产、冷链物流、品牌营销链条,梨果产量达14万吨,全产业链年产值17.5亿元。

曲宪忠(中)在威县梨园向梨农们现场讲解果树管理技术。(资料图)威县县委宣传部供图

一脉传承,授业解惑传帮带——

“我就是播种机,希望播撒过种子的地方,都能发芽、长叶、开花、结果”

这几天,威县司家庄的村民司春发,正在自家5亩梨园里给果树施肥、剪枝。

“曲老经常来我的梨园,一遍又一遍地教技术。”司春发说,2022年挂果好得很,一亩毛收入两万多元。

10多年前,司春发妻子因病去世,外债压得他喘不过气。好在同村的司明武牵头成立了一家梨树专业种植合作社,带着他一起种梨并与曲宪忠结缘,因为管理到位,连年在全县梨园综合评比中名列前茅。“要不是曲老,我八成还吃着低保呢。”司春发感慨。

据统计,“威梨”产业已带动14个乡镇226个村8万余名低收入群众,实现收租金、挣薪金、拿分红,年人均增收约2万元。

受聘威县之初,曲宪忠就考虑到要为威县培养一支技术人才队伍。他几次带队到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精挑细选大学毕业生,跟着他一起在威县种梨。

威县梨产业办公室的骨干赵旗便是其中之一。“跟着曲老,既学技术,又学做人。”他说,别看曲老年龄大了,但思维新潮,在梨树管理方法不断探索,不断创新。

曲宪忠将原来的秋季带木质芽接,调整为丁字型芽接,极大提高了果树成活率;梨树的枝条扭梢一直是公认的难题,他多次与国内外专家探讨,并亲自试验,发现早晨6时扭梢效果最好;探索创新了杜梨苗木建园方式,实现了当年栽植、当年嫁接、当年成活、当年成园,许多专家看了后都赞叹不已。

“我就是播种机,希望播撒过种子的地方,都能发芽、长叶、开花、结果。”在曲宪忠影响带动下,一大批专业人才落户威县,搭建起全面覆盖及支撑梨产业带发展的人才体系。

每年,曲宪忠都会组织培训授课。现在,全县每万亩梨树有一名高级技术人员,每千亩梨树有一名中级技术人员,每百亩梨树有一名初级技术人员,还培养了420名职业梨农,“村村都有技术员、户户都有明白人”。

鉴于发展“威梨”产业的突出贡献,曲宪忠荣获2017年河北省政府质量奖个人奖,配发的还有3万元奖金,他却坚辞不受:“这份成绩是在威县一起做出来的,钱我不能要,它属于整个‘威梨’产业。”感动之余,威县以此为契机设立了“曲氏创新贡献奖”,每年奖励梨产业发展先进个人。

“在威县这10年,曲老晚12点前从不休息,早晨5点准时起床,要么在梨园忙碌,要么在办公室研究产业发展,谈起‘威梨’,总有说不完的话。”威县梨产业协会会长刘明亮常年跟着曲宪忠学习和工作,回忆过往,他忍不住泪眼婆娑,哽咽不止,“曲老太累了!”

2022年12月,曲宪忠在威县马不停蹄地考察梨园、调研有机肥厂,一起筹备梨产业总结表彰和工作部署大会。12月18日,他回到石家庄家里,准备过几天就回威县,孰料身体感觉不适,于是住进医院。

救治期间,曲宪忠牵挂着梨园,每天通过电话跟威县有关领导商讨“威梨”产业发展大计。

2023年1月9日,曲宪忠病情突然恶化,因心肺衰竭抢救无效不幸逝世,享年78岁。

噩耗传来,梨乡悲恸。

曲宪忠生前在威县的办公室里,挂着一面威县梨农送来的锦旗,上写:梨财神。

在梨农们看来,曲宪忠没有离去,也永远不会离去。


Baidu
sogou